“本案由法治指导员刘巧燕法官审理,人民调解员王红燕主持调解,书记员程雯雯担任记录,原、被告是否同意调解?”8月13日,在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金融共享法庭调解室,王红燕在手机微信“某银行诉丽丽(化名)调解群”里输入文字,主持这场调解。
一轮协商之后,银行代理律师为当事人提供了可操作的个性化分期方案。
“你同意调解方案吗?”
“同意。”当事人丽丽认可了结果,并承诺按照新的协议履行还款。
丽丽贷款开了家小店,不料遭遇经营困难,因贷款逾期,被银行起诉。收入有限、家庭负担较重、电话能够取得联系、沟通顺畅、有还款意愿但能力有限,通过这些要素的勾勒,金融共享法庭将丽丽精准画像归为“B”类——有履约意愿但无能力履行。经过前期电话沟通之后,金融共享法庭预约8月13日9时与丽丽进行线上调解,并将协商结果生成调解文书进行司法确认,以电子版形式发送,整个调解过程不到10分钟。
兴庆区金融纠纷具有“量大、同质、批量化”特点,为此,兴庆区法院探索构建数字驱动金融纠纷协同治理新模式,提出“查、调、保、审、处”五步法,推动金融类案批量化解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金融共享法庭将案件批量导入诉调衔接智慧化处置平台,依托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比对,对案件精准画像与智能识别,动态标注履约能力、还款意愿、联络有效性等关键标签,对债务人进行首轮批量画像;随后安排专职调解员对预保全的债务人电话沟通,根据其工作收入、家庭情况、争议强度、履约意愿等进行画像精描,将案件分为A(当事人有意愿有能力履行)、B(当事人有意愿无能力履行)、C(当事人无意愿有能力履行)、D(当事人无意愿无能力履行)四类。
“对保全完毕后主动联系的债务人,法庭启动第三轮深度画像,根据其回联速度、回联渠道、沟通时的情绪状态以及提出的具体诉求生成差异化的调解方案。”金融共享法庭法治指导员刘巧燕告诉记者,法庭经前期试点,提高批量化解金融类案处置规模,今年上半年共受理金融案件4508件,审结3125件,真正做到简案快审。进一步强化审执衔接,为金融债权提供司法支点。采用“法院+公证+金融行业+行业协会+人民调解”模式,将金融案件批量导入调解程序,实行类案集中调解、灵活处置。上半年,经调解化解金融案件1383件,实现信用卡分期履约率超80%。制定相关制度,强化诉讼保全,针对信用卡纠纷、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开展诉前、诉中递进保全工作,实现“以保促调、以保促执”,信用卡纠纷的主动履行率从15%提升至42%。(首席记者 马涛)